在建筑工程中為了阻止水由豎向墻面流到底側墻面而設計,沿結構下部周圍布置的凹槽狀部位,叫做滴水線(也叫做滴水槽)。一般設置在雨蓬、窗口、樓梯踏步下、陽臺、女兒墻壓頂和突出外墻的腰線等部位。
一般是在底面與外墻面交界的地方,距拐角1-2cm處,做一條1cm左右寬的凹槽,這樣水就被隔斷而不會向內流了。
什么是滴水線及其原理淺析
康達效應(Coanda Effect)亦稱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。 流體(水流或氣流)有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,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。當流體與它流過的物體表面之間存在表面摩擦時,流體的流速會減慢。只要物體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,依據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原理,流速的減緩會導致流體被吸附在物體表面上流動。這種作用是以羅馬尼亞發(fā)明家亨利·康達為名。
什么是滴水線及其原理淺析
滴水線的原理
滴水線運用了流體沿凸面流動的現象,將水引至墻外,保證了墻體不受雨水的侵蝕。這種流體趨向沿凸面流動的原理被稱為康達效應。
康達效應(Coanda Effect)亦稱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。 流體(水流或氣流)有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,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。當流體與它流過的物體表面之間存在表面摩擦時,流體的流速會減慢。只要物體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,依據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原理,流速的減緩會導致流體被吸附在物體表面上流動。這種作用是以羅馬尼亞發(fā)明家亨利·康達為名。